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时事论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艺评论过度娱乐化令人忧虑

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王鹤瑾)5月3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成立该协会对我国文艺事业发展有何影响?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现状何如?文艺评论家在文艺事业发展中又扮演什么角色?人民网文化频道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仲呈祥、范迪安、曾庆瑞、黄会林。

点击进入视频页面

仲呈祥:将创办专门的文艺评论的报刊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当选协会主席,当谈到协会今后的发展计划时,他表示,“今年年内将创办专门的文艺评论的报刊,谱出中国学理的色彩,所谓中国学理的色彩也就是民族学理的色彩。”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但一个民族要致力于世界先进的民族就不能够忘记自己的文化之根。”

“在当前的文艺评论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和忧虑的倾向,”当谈及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现状时,仲呈祥表示,一种倾向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表现在他们为解构、颠覆经典的作品叫好,并冠以“创新”的美名,还有些文艺作品过分暴露社会的阴暗面,使人们看不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看不到社会前进的光明,对社会丧失信心,但却被冠以“揭示丰富的人性”之名,他说,“这是孤立的站在今天去反思昨天,丢掉了明天;而我们提倡的是站在今天,为了明天去反思昨天。

此外,仲呈祥认为,“当前文艺评论普遍存在着过度娱乐化倾向,比如讲鼓吹政治娱乐化、娱乐政治化,这显然历史已经证明是错误的。”仲呈祥指出,现在出现了《小时代》、《泰?住贰?《无人区》等一类质量不高的“轻电影”,他认为,“出一点那样的作品,如果有科学的文艺批评加以引领是正常的,但如果用一些丧失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美学观的评论加以误导那是害人不浅的。”

点击进入视频页面

范迪安: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成为文艺鉴赏家

“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是整个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双翼,”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协会的成立使文艺评论工作与文艺创作能够更加密切结合,“能够从文艺评论队伍建设的层面,从文艺评论与社会传播与接受的层面,架起一个宽阔的平台。”

文艺评论能够构筑文艺创作者与社会大众的沟通桥梁,”范迪安认为,大众通过阅读文艺评论家的阐述,能够更直接地接受文艺创作者精彩的思想光芒、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

范迪安表示,在当前社会对文化、文艺需求不断高涨的前提下,“文艺评论借助于各种不同的媒体展开文艺话题的公共性讨论,换言之,其实每个社会成员都够成为文艺鉴赏家。”范迪安认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更多的面向大众,和大众一起参与对整个民族审美水平、文化认知程度的提高。


点击进入视频页面

黄会林:文艺工作者应该要有底线

“中国文化要想健康的发展,就一定需要这样的组织来推行健康的、向上的文艺评论和理论建设,”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认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能够使文艺现象改进和发展。她直言,文艺工作者应该要有底线,“它不应该是不健康的,而应该是非常健康的;它不应该是保守僵化的,而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向上的;它不应该是纯粹的崇洋媚外,而应该是有一种既向外开放,又把控自我的胸怀。”对于这些方面,协会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中国文艺事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好时期,给文艺工作者展开了一个宽广的领域和灿烂的前景。在这样的情况下,文艺工作者如何通过文艺评论把握住机会?黄会林认为,“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黄会林进一步阐述,“各美其美”是指首先要知道自己美在哪,“我们的国家、民族,以及文化美在哪,我们一定要有这样一种非常清醒的,又是非常发自内心的感情;我们还需要‘美人之美’,我们不固步自封、不墨守陈规,然后再把我们自己的美和世界上所有的美共同融通起来,这样我们才会强大。”


 

点击进入视频页面

    曾庆瑞:文艺评论处于一个好时代,也处于一个坏时代

    “文艺评论处于一个好时代,也处于一个坏时代,”当谈及我国文艺评论发展现状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指出,“如今评论家队伍之大,评论话题之多,以及评论的影响之深,这样的发展状况堪称‘好时代’,但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有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自身检点不够,所表现的评论行为成了一种利益的交换、权力的寻租等,致使文艺评论被资本绑架,丧失了应有的品格,因此,也处于一个‘坏时代’。”

    曾庆瑞直言,“如果文艺批评本身很光明,文学艺术创作一定是一片灿烂的天地,如果文艺批评自身出了问题,就会败坏文艺创作,对文艺创作产生很坏的影响和导向。”他希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可以带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对文艺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